
新智时代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orum
随着中国教育“出海”战略不断推进,雅力教育集团携手中国涉外教育集团,在海外K12学校中探索设立“中华文化/华文教育中心”。通过“尊重本土、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使国际华文教育从单一的语言教学向综合素养培育升级,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海外布局的重要特色和文化名片。
6月28日,由雅力教育集团与中国涉外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新智时代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圆满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全球华文教育领域的顶尖学者、一线校长、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以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格鲁吉亚,孟加拉国,越南,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的资深专家,围绕“课程(教材)-师资-工具-评估”四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华文在全球教育场景下的真实挑战与现实机遇,旨在共建一套“走得出去”、“引得进来”双向贯通的的华文教育体系。
<01.>
华文教育的全球机遇
文化融合成共识

论坛伊始,雅力教育集团总裁胡靖先生在致辞中再次向与会嘉宾,强调了集团“培养具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的办学使命。
雅力教育集团从早期的海外学校收购整合(如英国阿德科特学校、米德尔顿学校等),到现在已发展为在全球拥有二十余个校区(覆盖上海、广州、苏州、金华、合肥、武汉、吉隆坡等核心城市)的综合性国际教育平台,其毕业生90%以上进入全球TOP50顶尖学府的成绩,印证了教育模式的科学性以及中国国际教育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强大实力。

中国涉外教育集团主席康正先生在开场致辞中,讲述了华文教育的全球发展与推广成果,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他提到,孔子学院在格鲁吉亚的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学员学习效率突出,并分享了一对一精英培养的成功案例。此外,康正先生分析了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印度、越南和格鲁吉亚的生源增长趋势,强调这些地区对中文学习的旺盛需求,并指出加强国际化华文教师队伍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呼吁各界共同推动华文教育全球化进程,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雅力教育集团与中国涉外教育集团共同推进 “出海”战略最新规划:
“
/共建海外K12国际学校/
在日本、新加坡的共建项目稳步推进,通过引入中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与当地教育特色体系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化办学样本。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实现了中国教育模式的海外输出,更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为全球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
/设立“中华文化/华文教育中心”/
在海外K12学校体系内嵌入“文化中心”,成为本次论坛的焦点共识。此举旨在超越单纯的语言教学,在充分尊重所在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价值的有效传递与双向文化融合。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文化嵌入式”理念,将成为中国K12教育海外布局的核心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02.>
AI赋能下
华文教育跃迁路径
本次论坛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国际华文教育痛点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务实而前瞻的研讨:
“
/课程与教材:融合创新是灵魂/
与会专家指出,未来的华文课程需构建 “双文化素养”框架,将语言技能、中华文化精髓与全球胜任力、批判性思维培养有机结合。例如,通过非遗体验、家庭故事采集等活动强化文化连接,同时融入本土化案例以提升教材适配性。
数字化、模块化、个性化成为教材研发的关键词。出版界代表分享了利用AI技术开发自适应学习资源、情景化文化体验内容的探索。
雅力提出的在海外分校建立 “文化中心”模型,被视为融合型课程落地的重要载体和最佳实践场景。
“
/师资培养:专业发展与科技素养并重/
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AI工具应用)的国际化华文教师成为共识。
论坛探讨了建立 “全球华文教师研修共同体” 的可能性。资深IB中文教育专家吉华博士提出建立“三级培训框架”,覆盖从基础教学法到领导力的全阶段发展,并建议通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适应力。
雅力分享其全球师资网络建设经验,强调本土化教师与国际华文专家的协同培养模式的价值。
*雅力教育集团总裁胡靖先生
*资深IB中文教育专家吉华女士
“
/教学工具:AI驱动效率与体验革命/
人工智能成为贯穿论坛的热词。专家们分享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虚拟语言沉浸环境构建、文化互动体验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强调工具研发需服务于教学本质, “人机协同” 是关键,避免技术滥用。工具的核心价值在于释放教师精力,聚焦高阶思维引导和人文关怀。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谢少华先生
“
/评估体系:多元化与过程性导向/
传统的语言能力测试已不足以衡量新时代华文教育的成效。论坛呼吁建立涵盖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力(如HSK考试与本土化评估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估体系。
过程性评估、表现性评价(如项目制学习成果)、AI辅助的数据化分析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方向。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与评估结果,能有效反馈教学,例如通过智能系统跟踪学习进度,指导课程与工具的优化迭代。

<03.>
科技向善与文化为本
是永恒原则
*英语趣配音&AI外教创始人兼CEO 谭美红女士
论坛达成核心共识:国际华文教育正经历从 “语言教学”向“综合素养塑造与文化认同培养” 的历史性转型。AI技术的发展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强大引擎,但 “科技向善”和“文化为本” 是永恒的原则。
“
/技术应用必须坚守“科技向善”的底线/
实践中发现,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师生情感联结弱化,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伦理审查机制,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教育本质。例如,在开发智能教学系统时,要保留足够的师生互动空间;在使用学习数据分析时,必须严格保护学生隐私。这些考量都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尊重。
“
/“文化为本”原则体现在技术应用各环节/
在哥伦比亚的实践中,开发了融合当地文化的汉语教材;在节庆课程设计中,将AR技术与传统节日结合,如中秋节VR赏月活动。这些创新不是简单地将技术叠加到教学中,而是让技术成为传播文化的桥梁。正如赛德文学校张桂元校长强调的,海外华文教师应当成为“文明互鉴使者”,在技术应用中保持文化自觉。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隆重举行了“国际华文教育智库专家授证仪式”。这是对知识贡献者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同行者的邀请。雅力教育集团胡靖总裁与中国涉外教育集团康正主席上台,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颁发证书,共同见证“全球联动 华文共建”的新起点。
* 从左至右: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华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鑫、
赛德文学校校长张桂元、雅力教育集团广州公司CEO赵卉、
雅力教育集团马来西亚阿德科特学校总校长周宪明、
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校长、英国剑桥毅特创新学院创始人兼校长李华、
中国涉外教育集团主席康正、雅力教育集团总裁胡靖、
资深IB中文教育专家吉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谢少华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邵宜
新智时代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orum
新智时代华文教育的未来,在于让科技与文化在教学中自然相融,构建“技术-文化-教育”的良性生态。我们看到AI为学习带来新的可能,VR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但真正持久的改变,需要政策、师资、资源的多方合力——从国家层面的课程纳入,到教师间的全球协作,再到社区资源的活化运用。
雅力教育集团与中国涉外教育集团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将论坛成果应用于其共建的海外学校和“华文教育中心”,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教育典范。与会各方也倡议加强教育集团、学术机构、出版单位、科技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让华文学习既保持文化根脉,又能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不同学习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