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同比减少了2万多所,在园儿童减少500多万;民办学校总数也从16.72万所降至15.28万所,降幅较上年进一步扩大......
一系列数据揭示了国际教育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过去依赖规模扩张的高增长时代,进入到如今以精细化运营为核心的存量博弈阶段。在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雅力教育集团于6月19日-20日召开双月管理会,围绕“招生变革与预算重构”,探讨如何在行业寒冬期实现突围。会议直面现状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策略,旨在帮助集团在存量时代实现从“求生”到“胜出”的跨越。
直面挑战:在寒冬中找破局点
从增量竞争到存量博弈
会议开场,雅力教育集团胡总指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教育行业正面临严峻的三大挑战:
✅ 市场萎缩:近年来中国留学申请量同比下降,家长教育预算缩减,留学需求更加理性,客户决策周期显著延长。
✅ 政策与安全因素:国际关系波动与海外安全担忧,进一步影响了家庭对国际教育的信心。
✅ 成本压力:人力与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而行业客单价承压,利润率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形式,胡总再次提到:我们所处的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在这里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者,而是最能适应者。各校区需要彻底转变思维,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深耕存量市场。
多位校区校长分享时都提到,现在家长选择学校时更加看重实际效果和性价比,这对我们的课程设置、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变革之路:四维战略重塑竞争力
从“求生”到“胜出”
会议提出“变革四维战略”,从产品体系、运营效能、经营质量和组织能力四个关键维度进行系统性升级,以创新思维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做到与时俱进。
*雅力教育集团副总裁张南先生
产品升级:从标准化到精准化到特色化
面对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雅力重构产品矩阵,推动从传统标准化模式向分层化、特色化方向转型。通过更具弹性的产品组合,既满足核心需求,又提供差异化价值;以及从学术提升到素质拓展等方面,优化课程结构和交付方式,形成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解决方案,以精准匹配不同家庭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整体市场遇冷,但部分校区通过创新举措仍实现了逆势增长,为集团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样本。
✅ 上海阿德科特校区: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与渠道策略,有效提升了市场响应效率。
✅ 苏州阿德科特校区:通过跑校模式深入本地学校,建立定向招生渠道,扩大区域影响力。
✅ 浙中阿德科特校区:积极拓展教育展会渠道,同时面向目标学生群体开展精准宣讲活动,提升招生转化率。
✅ 上外立泰校区:由校长带头,整合资源配置,带动全员参与招生工作。
✅ 合肥协和高中部:通过强化与校内教师的沟通协作,将品牌价值有效传递给目标群体,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 武汉长实国际部:建立完善的多方参与机制,同时促进家校良性互动。
✅ TICC存志校区:凭借特色课程体系,在细分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此外,品牌与网络营销也需紧密结合,通过信息茧房精准触达家长,实现品牌价值与市场转化的协同增长。
运营管控:用数字化对抗人效陷阱
在成本压力持续加大的行业背景下,全面推进运营体系升级。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业务流程,建立更加科学的成本管控机制,着力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雅力教育集团财务总经理张永庆先生
经营质量重塑:健康的生存法则
通过转变发展理念,重新定义健康经营的标准,确保企业具备持续造血能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组织再造:打造“特种部队型”团队
通过打造更具敏捷性和战斗力的团队架构,提升市场应变能力与执行效率,从而更快地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雅力教育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周游先生
责任、产品与团队的协同进化
打破惯性,方能新生
李远总校长在分享中指出,面对行业变革,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需要扮演好三种角色:责任担当者、产品打造者与团队引领者。既要确保教学产品的持续创新与品质交付,又要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具体而言:
✅ “干什么”(责任担当者):从战略高度统筹全局,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破局”,将招生、教学、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形成闭环管理。
✅ “教学产品”(产品打造者):以市场需求为原点导向,推动课程优化迭代,确保教学效果可量化、可感知。
✅ “人”(团队引领者):通过激励机制与文化塑造,激发团队内生动力,让每位成员成为变革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胡总以深刻的行业洞察强调:“淘汰企业的从来不是市场寒冬,而是对过去成功模式的依赖。”当行业增量时代落幕,依赖传统路径必然面临挑战。变革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题,而是“生存许可证”。
唯有打破惯性思维,重构从产品到组织、到运营的全链条逻辑,才能在目前的存量竞争中赢得主动权。